張媽媽自從去年開過子宮頸癌的手術後,小便總是會不自主的漏了出來。她說,出門坐公車,走到站牌還等不及公車是否要來,就得回家換件褲子,因為走到公車站底褲就已濕了。這現象在手術半年後才發生,自此出門必須在手提包內放一疊紙尿墊才能放心。漏尿造成的出門困難不說,走動或坐下站起也會漏尿,陰部也因漏尿的影響皮膚搔癢難癒,連走路都會摩擦生痛。張媽媽想到這輩子該這麼過,一顆心就直往下沉。
每年台灣約有1,500位子宮頸癌新患者,接受治療。侵犯型子宮頸癌的手術治療範圍較廣,稱做「子宮根除術」。這手術的目的是要避免日後子宮頸癌的復發,因此廣泛的切除手術有其必要,但會帶來些許的併發症。因膀胱功能損傷會帶來小便失禁或尿液儲留,因直腸的損傷會發生便秘。便秘可用瀉劑治療,但小便障礙就較為棘手。一般的應對方式是:長期裝帶導尿管,自我導尿,或教導患者以雙手壓擠小腹以增加膀胱壓力,幫助排尿。
檢查發現張媽媽漏尿的原因有:膀胱失去正常的收縮功能,尿道關閉能力不足。因此,張媽媽有尿液滯留及漏尿兩個問題。手術前教她如何用雙手壓迫小腹來增強膀胱壓力,幫助排尿的順利。另外,教導她如何施行潔淨的自我導尿。我們採用改良型不進入腹腔的「尿道下無張力吊帶手術」,增強尿道阻力防止尿液的溢漏。這手術是將一吊帶自腹部的恥骨上緣往下穿,經腹膜腔外穿出陰道,繞過尿道下方再回到恥骨上緣。吊帶形成一個完整的圈套,固定到腹直肌肌腱鞘膜上方。當患者用力時,腹部會上提,腹部的上提就會牽引吊帶,將吊帶向上拉緊直接壓迫尿道,尿液就不會漏出。自此以後,張媽媽不再漏尿,小便時仍維持以往的壓小腹方式幫忙排尿。目前每兩天自己導尿一次,以預防儲尿造成膀胱發炎。導尿雖不方便,但總比隨時漏尿要強。張媽媽每次回診總是感激歡欣,最近還去大陸觀光旅遊。術後她又重拾往日爽朗的歡笑與活潑的性情。
(2002/09/12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