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堅忍婦產科專業醫療網站─門診時間
 
尿失禁臨床經驗分享專線 螢光抹片的公開秘密
 
醫師簡介
最新消息
衛教專區
醫學圖解
門診時間
聯絡信箱
返回首頁
 
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衛教首頁
 
 

【醫師決定為妳施行『子宮肌瘤』或『腺肌瘤』手術的決策模式參考】
台北榮民總醫院 婦產部
主治醫師 余堅忍博士
 
◎手術治療的條件
  1. 肌瘤大小:一般認為肌瘤 >5公分才考慮動手術。(但這不是充要條件)
  2. 合併臨床症狀:如異常出血、嚴重疼痛、頻尿、貧血等。
  3. 腫瘤長得特別快,或懷疑有惡性的變化。
  4. 肌瘤的位置影響生理功能。

◎選擇手術方法的四大考量方向
  A. 子宮是否要保留?
  B. 子宮頸是否要保留?
  C. 生育能力是否要保留?
  D. 復發機會如何?
  考量這四大後才能決定:
  •子宮全切除 (子宮與子宮頸都切除)?
  •子宮次全切除 (子宮體大部分切除,保留子宮頸)?
  •肌瘤 (病灶) 切除 (只將病灶切除,保保留子宮體與子宮頸)?

◎手術方法分析
 
1. 剖腹手術
  可施行子宮全切除、次全切除、或肌瘤 (病灶) 切除,來治療肌瘤與腺肌瘤。以腹部皮膚刀口的位置與長短,可分:
a. 縱式:刀口在下腹中線處 (即肚臍與恥骨間連線),刀口約長10公分,視肌瘤大小而定。
b. 橫式:刀口約長10公分,在下腹部恥骨上方 2-3公分處,刀口長短視肌瘤大小而定。
c. 迷你式:刀口在下腹中線,恥骨上方 2-3公分處,刀口長約 3-5公分。(此方法必須配合腹腔鏡手術)
   
2. 剖腹手術
  可施行子宮全切除及肌瘤(病灶)切除,來治療肌瘤與腺肌瘤。腹腔鏡子宮全切除手術,是以腹腔鏡先將子宮周圍的連接組織切割,再將子宮自陰道摘除。腹壁傷口最小。但子宮太大者,困難度較高。腹腔鏡手術施行肌瘤切除術,以治療肌瘤為主。對腺肌瘤的治療效果較差。腹腔鏡肌瘤摘除手術,是以腹腔鏡先將肌瘤摘下,再配合器械的不同,將肌瘤自腹中取出,可分為:
a. 迷你剖腹式:於下腹部開一個約長 3-5公分的小口,將肌瘤自這小口取出。再將子宮縫合。這手術結合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。
b. 肌瘤抽出式:以特製的器械,將肌瘤抽離腹腔,併以腹腔鏡術式縫合子宮。這方法的腹壁傷口較前者為小。但手術技藝性較高。
c. 陰道肌瘤取出術:將陰道後穹窿作一切口,將肌瘤取出。這方法的腹壁傷口最小。但肌瘤過大者或未曾有過陰道生產者,不宜採用這方法。

治療後復發機會大小的考量
 
1. 子宮全切除者,無復發機會。
2. 子宮次全切除若能將病灶組織完全切除,少有復發的機會。
3. 病灶的切除對局限的數個肌瘤或較輕的腺肌瘤,治療較有價值。至於肌瘤太多或腺肌瘤較廣泛者,局部治療效果較差,容易復發。因此醫師會考慮採用接近次全子宮切除的手術方法,將病灶儘量切除。達到子宮頸或子宮下段保留,但又不易復發。

追蹤
  因病灶復發大部份發生在手術後的頭兩年,因此手術後的病情追蹤,必須超過兩年。
 
 
 
 
 
 
瑪里士維護製作 版權所有 
網路掛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