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失禁雖不似絕症般的叫人心生恐懼,但它的確會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。多懷念那自由自在的打鬧歡笑、無拘無束的奔馳跳躍。曾幾何時,不再能開懷說笑、不能陪兒女嬉戲,因為漏尿總會澆熄那熱炙的歡樂。連自己都感到氣餒,與莫名的恐懼,打從心底感受歲月的摧殘。
心想能不漏尿多好?三十五歲的王太太因漏尿無法帶幼兒到公園玩耍,更別說追逐嬉戲。就診時對醫師說:「前年曾接受漏尿手術,但失敗了。希望這次能治好,否則公婆難以諒解,婚姻將面臨困境。」。
手術治療對應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效果不錯,但隨著歲月復發的機會漸增,大約在20-30%之間,距理想仍是遙遠。治療尿失禁的理想手術為何?理論上應該是:簡單而傷害少、有效而持久。事實上,任何身體功能的重建手術,都隱藏著失敗的危機。因此,萬一失敗會造成什麼影響?是否容易解決?也應列入考慮。其次,花費少、住院短、與恢復快也是評鑑的方向。大部份的尿失禁手術,運用縫線來懸吊尿道膀胱頸旁的組織,或運用吊床支撐的原理減少尿道的移位。但患者身上作為支撐與懸吊的組織,會隨著歲月而逐漸軟弱鬆動。希望能於支撐懸吊鬆動,漏尿復發時,以最微細的方法將縫線予以調整,不再漏尿。或許「調整型吊帶手術」接近完美的理想。(2002/09/18)
|